命帶桃花第三部 (紫微天機) - 12
人氣: 分享: 2006/09/19刊登
這時候的張靈甫與吳海蘭,正是柔情蜜意,你儂我儂之時,怎會為了區區書上的幾句話而害怕退縮?他在心中暗自發誓,"好,你陳希夷書中既然這麼講,老子就偏不信邪,我一定要證明你這本書是錯的,都是胡扯,好讓胡宗南慚愧,竟然把騙子當寶貝!"。
這位個性強悍的西安才子,也沒想到這句話是連蔣介石都一起罵進去了。他拖到最後一分鐘才把書繕寫完畢,好讓胡宗南沒空檢查,馬上轉由戴笠呈了上去。
書送走後,饒是張靈甫這樣一個硬漢,也不禁心中惴惴不安,不知道蔣介石看了書後,天威難測,會做出什麼事出來。幸好接下來的幾個月,兵務煩忙,胡宗南也再沒和他談過這事,他也就慢慢淡忘了。
從民國20年蔣介石下野,到21年再度復出,很多人發覺蔣介石有了很大的轉變,性格更為堅忍,人事上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安排,在財政,軍事,政治上,他提拔了很多新人,但也罷黜了很多人,對軍政大權是越握越緊了。
年輕時的蔣介石並不是這樣,他幹練而自負,志大而量小,對人難以忍耐。民國7年,蔣介石初出茅蘆,在廣東汕頭任援閩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上校科長開始,到13年當黃埔軍校校長的6年之間,他總共辭職又復職達13次之多。
孫中山在民國9年10月29日曾經寫信給蔣,對蔣的缺點提出委宛的建議。他認為蔣介石太任性,自命不凡,稍不如意,即拂袖而去,沒有容人之量,也難與人相處,動輒辭職,如何委以大任?
即使在民國13年1月24日,孫中山決定創辦陸軍軍官學校(俗稱黃埔軍校),任命蔣介石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,2月8日,召開第一次校務籌備會議後,21日,蔣介石又向孫中山提出辭呈,離粵赴滬。孫中山極力慰留,蔣介石說:"受人嫉妒排擠,積成嫌隙,由來者漸,非一朝一夕故也,然此只可自認枉屈,不敢訴諸人者,乃以先生終不捨棄,因觸前事而道及之,然僅可為先生一人道也;";
"今先生既嚴令回粵,中正雖不才,豈敢重違竟旨,背恩負德?",終于4月21日回到廣東,5月2日,孫中山特任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,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。從這一天開始,蔣介石東征,北伐,剿共,抗戰,陸續掃除了政治與軍事上的重重障礙,此後的25年之間,蔣介石手挽大權,成為中國第一人。
是什麼因素促成了蔣介石的改變?眾說紛紜,但在民國30年,賀衷寒在重慶李子壩,有一次與中國文化學會總會書記長肖作霖閒聊時,肖作霖醉後大發牢騷,痛?蔣介石昏暴。賀衷寒此時也醉眼迷離,竟說:"你哪里知道,蔣先生暴則有之,昏則完全不然。你沒有看到他的統馭術的絕頂高明嗎?他一向抓得很緊的是軍隊、特務和財政這3個命根子。這3個命根子各有一套他最親信的人替他看守;同時他又讓這3種力量互相依賴、相互牽制,而只聽命於他一人。這3個方面的每一個方面,又都各有3個鼎足並峙的力量,使其互相牽制。軍隊方面是陳誠、湯恩泊和胡宗南;特務方面是戴笠、徐恩曾和毛慶祥;財政方面是孔祥熙、宋子文和陳果夫立夫兄弟。他們之間誰也不敢有所挾持而無所顧忌。所有這些人,除了孔、宋是他的至戚外,其餘又都是浙江人,連宋子文的原籍也是浙江,可以說,都是他極親信的人了。可是他對這些人都還有個防而不備、備而不防,難道這還算是‘昏’?他對我們湖南人,尤其是懂得點政治的湖南人,是絕對不放心的。像復興社這樣的組織,他也只是一時利用一下子,等到他位置穩固,當然就不再要這個組織了。因為他唯恐復興社發展到一旦難於駕馭的地步;尤其是這個組織的高級骨幹又多是湖南人,這也是他難以放心的。他的運用和打算,都是有極高明的權術的。你還罵他‘昏’,可見你還是年輕不大曉事,你自己才是有點昏。"。
說完,賀衷寒又語帶神秘的說道:"何況,他和雨農有了那本小冊子按圖索驥,請君入甕,那才真是高明呢?當初胡壽山不肯給我,否則…."。
否則如何呢?不管肖作霖事後如何逼問,賀衷寒矢口否認他曾說過這話。